
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
1.江南水乡文化
包含苏南、浙北、徽南、江汉平原、湘北、赣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江南水墨画
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自然景观为平原、丘陵、江河、湖泊,其间点缀着桥梁、舟楼、园林等。

西湖荷花
农业以种植水稻、莲藕、柑橘、茶桑、竹等为特色。
属于汉族聚居区,擅长精耕细作。
饮食多粗粮、少细粮,以大米、蔬菜、粉、鱼类为主,常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口味偏甜,别具风味。

东坡肉
传统民居多为白墙黛瓦的楼房,其中水系是江南民居特有的景致,江南民居因水而有了灵气。

白墙黛瓦
江南丝竹评弹、越剧、黄梅戏等音乐戏曲,以及江南园林建筑等都具有江南水乡精巧灵秀的风格。

越剧

苏州园林
2.华北平原文化
华北平原包含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苏北、皖北,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以生产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甘薯和苹果、梨、葡萄、柿子、杏子等为主。

华北平原麦浪
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炸酱面、烩面、狗不理包子、煎饼等,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偶有稻米,馒头、面条、米粥、饺子等是三餐标配,当地喜欢咸菜、榨菜、酸菜、酱菜等佐餐,肉类以猪、羊、鸡、鸭为主,兼有海水鱼鲜。

山东煎饼卷大葱
服饰多为棉装。
传统民居为四合院式方正院落。

北京四合院
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如演义文化、书法艺术(篆书、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饮食文化、音乐艺术等。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京剧、豫剧、评剧、梆子是地方文艺的代表。

河南豫剧
3.东北黑土地文化
东北黑土地包含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广袤沃野的黑土和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山地森林,孕育了早期的渔猎文化和黑土农耕文化。
汉、满等民族混居,居民主要穿着棉、皮服装。

东北大红大绿
饮食主要是米饭、馒头、饺子、花卷、粘豆包、苞米,酸菜炖五花肉冬天必备。

东北酸菜五花肉炖粉条
传统民居是泥草房和泥瓦房,室内是炕,具有防寒功能。

东北炕
民间文艺代表是泼辣幽默的二人转、剪纸、冰灯雪雕、杨柳青年画。

东北二人转
4.华南沿海文化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
农作物一年三熟,主产水稻、大豆、黄豆、芝麻、花生和荔枝、香蕉、椰子、甘蔗等热带果林。

荔枝
以汉族为主,主要由南迁的中原移民所形成,逐渐形成广府、客家、闽南三大汉族民系,少数民族以壮族、黎族、高山族较多。

壮族
主食米饭,膳食结构中,水产品占比较多,淡水鱼虾、生猛海鲜、新鲜蔬果备受欢迎,在烹调方式上,华南地区讲究保持食物的本味,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味道清淡。

粤式茶点
经济生活与海洋关系密切,崇拜海神,敬奉妈祖,盛行沿海文化。

迎妈祖活动
文化外向型突出,海外华侨大多是从福建到台湾,再到南洋、欧美。
5.黄土高原文化
包含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省,位于我国华北、西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农牧业交错地带的黄土高原地区。提到黄土高原,人们想到的是沟壑纵横、遍地黄土、黄河奔涌。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以汉族为主,回族等少数民族混居。

回族
饮食以面食、肉食为主,喜欢吃酸,西北地区的饮食显得古朴、粗犷、自然、厚实。饮食结构中,玉米和小麦为主食,也吃一些杂粮,如小米饭,油茶和莜麦等。家常食品一般为汤面辅以蒸馍、烙饼等,粗粮精做,花样繁多。日常摄入的肉类以牛羊肉为主、山珍野味为辅。在烹调方式上一个菜肴所用的调味品虽多,但每个菜肴的主味却只有一个,其它味居从属地位。

莜面
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是窑洞,属于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西北窑洞
音调高亢的秦腔、陕北民歌是最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和民歌。

陕北民歌
6.四川盆地文化
包括四川和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山地多,土壤呈紫色。

紫色土壤
地形闭塞,人口极度密集。
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由于气候潮湿,传统民居以吊脚楼最为典型。

四川吊脚楼
饮食以麻、辣著称,川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西南地区人们普遍嗜酸喜辣,有宁可无菜,不可缺辣。

川菜麻辣为主
川剧与四川的饮食一样,表现出泼辣的风格,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变脸
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四川人民的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神。
位于四川盆地中央的成都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生活比较富足,形成特有的休闲文化,茶馆、小吃、“摆龙门阵”成为这里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四川,你可以不会说四川话,但绝对不能不会打麻将,假如你不会打麻将,几乎就是自我孤立。

四川人在水里也要打麻将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
7.内蒙古草原文化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其自然景观的生动写照。

内蒙古草原
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以畜牧业为主。
最早居民主要是蒙古族,饮食以羊肉、马奶酒、面食为主。

内蒙古烤全羊
蒙古袍、蒙古包为其典型的民族服饰和传统民居。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蒙古包内部

蒙古袍
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豪放的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特有的草原文化风景。摔跤、赛马、射箭是蒙古男儿“三艺”。

那达慕大会
8.云贵高原文化
包括云南、贵州两省,多高山峡谷、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云贵山高谷深,民族众多,历史上经济较为落后,婚俗较自由灵活,父母干预少,“男尊女卑”意识较弱,男子上门入赘习以为常。各民族均能歌善舞。
这里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贵州都有的世居少数民族共计11个:壮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蒙古族、布依族、瑶族、白族、水族和怒族。

彝族少女
特殊的水质和空气环境,使这里的烟、酒、茶质量上乘,贵州茅台、威宁火腿、都匀毛尖茶、云南菌菇全国有名。

云南特级羊肚菌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贵州侗族的鼓楼等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以及多彩多姿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构成绚丽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侗族鼓楼

苗族服饰
9.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温带荒漠和半荒漠地区,自然景观以雪山、戈壁、绿洲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疆喀尔喀雪山

茫茫戈壁滩
农业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果业为主,新疆长绒棉花供不应求,新疆瓜果久负盛名,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和瓜果之乡。

吐鲁番葡萄
新疆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聚居区,传统民居以维吾尔族的开敝式平顶房、哈萨克族的毡房为代表。

哈萨克族毡房
饮食是以面、馕、抓饭和牛羊肉为主,拉条子、馕、烤包子是新疆主食,奶茶配馕是一道标准的新疆早餐。奶茶渗进馕里,香甜软糯;再配上一口馕,美好的一天从味蕾开始。

新疆烤馕

拉条子
坎儿井(引冰雪融水的地下暗渠)、清真寺、鲜艳的民族服饰和欢快的维吾尔民族歌舞,构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景观。

维吾尔族
10.青藏高原文化
包含了西藏、青海,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烈、气温低、日照长、温差大、积温少。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
农业以种植青稞和放牧牦牛、藏绵羊为主。

牦牛
这里属于藏族聚居区,青稞从古到今一直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青稞加工的青稞酒、糌粑、牦牛奶等食物长期以来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寒地区的农牧民的主要食物。

糌粑
平顶方整的石砌房,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适应昼夜温差的掉袖藏袍,横纹多彩的藏民女装,高亢嘹亮的高原民歌和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展现了“世界屋脊”神秘而美丽的文化色彩。

西藏石砌房

西藏喇嘛林寺

藏民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