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阳”就是莱阳的旧称,后人在文章中往往沿袭旧称,其中资料记载的“莱邑之城就在目前”就是指莱阳城。莱邑人以莱山附近到五龙河一带人口最为繁多。
名称来自于“日月出东莱之阳”。古为“昌阳”、“长广”,又有“梨城”、“龙城”的称号。莱阳位于山东省东部,北邻烟台南接青岛,西依潍坊东靠威海。自古以来曾是“胶东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和军事中心”。又是胶东半岛的几何中心。
莱阳市因独有的气候土壤条件而特产莱阳梨,被誉为“中国梨乡”。在这里发掘了新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莱阳自古被称为“翰墨之乡”、“书法之乡”,涌现出张梦鲤、左懋第等一批爱国文人,莱阳是“全真教”的发源地。
别名梨城 樱城 龙城
历史沿革
夏时为莱夷地;商时为莱国地;西周时为莱侯国地;东周及秦为齐郡东境。
鲁襄公六年(前567年),齐国灭莱后在古城庄一带修建起一座新城池(邹卢),以取代莱国对胶东地区的统治。
西汉时挺县(莱阳中部)、邹卢县(莱西中部)、昌阳县(莱阳中部)、长广县(莱阳东部)后西迁至沽河、观阳县(海阳西北)同属莱阳境内。
西晋咸宁三年(277年),观阳、昌阳、长广、即墨、不其合并成立长广郡。元康八年(298年)再次复置昌阳城(今莱阳昌山村)。
唐永徽元年(650年),昌阳城被水淹没,向北迁治于今莱阳城位置。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为避祖名国昌,改昌阳为莱阳(即在莱国之阳和莱山之阳)。
1131年析出北部乡镇成立栖霞县,1735年析出东部成立海阳县,1961年析出西部乡镇成立莱西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