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俗称陇原,在陇原大地,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虽然名气不大,但是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有很多地方是值得称赞的。就在这样一个苦瘠甲天下的陇原大地,陇原儿女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这自己的生活,也改变陇原大地。今天给各位推荐的是了不起的陇原城市——陇西县。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安定区。隶属甘肃省定西市。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 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

陇西县域面积为2408平方公里,辖10镇7乡,215 个行政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92万,其中农业人口43.3万,居住着汉、回、满等13个民族。陇西当地多为使用中原官话——秦陇片。

历史沿革
陇西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高祖二年(前205年),属陇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凉州陇西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地增置天水郡,时陇西县境内有襄武、首阳、探道、兰干四县并存,由陇西、天水二郡分辖,二郡均隶于凉州刺史部。
隋朝,改陇西县。
李氏故里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陇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隶属秦州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属陇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县设置首阳县;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立陇右节度使;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陇西郡沦陷于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复陇右后,恢复渭州陇西郡及属县的建置。
北宋,皇佑四年(1052)于今巩昌镇置古渭寨,元眪五年(1090)升古渭寨为陇西县。
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5府27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仍设巩昌府;洪武八年(1375年),在陇西设立巩昌卫。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设巩昌,辖有巩昌、临挑、平凉、庆阳四府;康熙六年(1667年),将设在巩昌的右布政使司改为巩昌布政使司,按察使改为巩昌按察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巩昌布政使司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巩昌按察使司也移至兰州,改为甘肃按察使。从此,陕甘分省。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县时,改兰州道为兰山道,陇西县隶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陇西县直辖于省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设行政督察专区,陇西县属于第一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省政府重新厘定各县等级,陇西定为三等县。
1949年8月,中共陇西县委、陇西县人民政府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陇西县下辖10镇7乡,分别为:巩昌镇、文峰镇、首阳镇、菜子镇、福星镇、云田镇、通安驿镇、马河镇、碧岩镇、柯寨镇[8]、宏伟乡、德兴乡、权家湾乡、渭阳乡、和平乡、双泉乡、永吉乡。共有215个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定西市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35°23′、东经04°18′-104°54′之间。县域东西宽约52公里,南北长约60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东与通渭县相接,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西与渭源县相邻,北与安定区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
地形地貌
陇西县位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北山(干旱地区) 三块条件明显差异的小区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陇西山脉
气候
陇西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陇西县境内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矿、石灰石矿和粘土等。
大理石矿位于东四十里铺东南约2公里渭河岸,资源面积约5.5万平方米,可开采面积约1.26万立方米;石灰石矿位于县境东南21公里的石门,资源储量约300万吨。

水能资源
截至2012年,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达9750万立方米,水能资源总量为1.78 亿立方米,年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
著名人物
姚苌
姚苌(330-394)字景茂。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

金銮
金銮(1494-1587)字在衡,号白屿。明代散曲家。著作有《金白屿集》、《徙倚轩集》等。
罗锦堂
罗锦堂(1929- )中国台湾第一位文学博士。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及外文系合聘客座研究教授、甘肃省黄河奇石馆名誉馆长等。

张尚勇
张尚勇(1967-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主编、参编国家及纺织总会规划教材6部,发表教研论文4篇。
历史文化
李氏文化
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陇西县境内有“陇西堂”、“李家龙宫”、“李贺墓”等多处李氏文化遗址遗迹。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代表,在陇西县境内,沿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保存了许多仰韶文化遗址,主要包括首阳镇的龙头山文化遗址、昌谷乡的梁家坪文化遗址、巩昌镇的张家坪文化遗址、文峰镇的暖泉山文化遗址等十多处。
名优特产

陇西金钱肉,又名蝴蝶肉。选用驴鞭,经过检疫,宰杀、清洗 、整形、消毒等工序,加入天然无毒香料腌制而成。
陇西火腿
陇西火腿是陇西传统名特产品,与腊肉一起腌制。1987年,参加甘肃省食品行业评比,荣获"省优产品"称号。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甘肃菜。此菜历史悠久,据记载,陇西腊肉腌制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做法是将猪肉通过盐、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种佐料腌泡,后经太阳暴晒制作而成,口感独特。陇西腊肉吃法有很多,最经典的是夹馍吃,但一定要在热的时候吃,这样口感最好。

陇西腊羊肉
陇西腊羊肉以新鲜羊肉为主料制作而成,实际上就是一种“卤”羊肉,甘肃省传统名菜。
陇西烧鸡粉
陇西烧鸡粉以鸡肉、鸡蛋、淀粉、菠菜汁及多种调料加工而成,曾被甘肃省商业厅评为名特小吃,并刊登于《中国烹饪》杂志。

旅游
威远楼
威远楼位于陇西县城中心,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取威震远方之意。2013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山森林公园位于陇西县城西南,占地882亩,海拔2057米。1997年,晋升为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
李家龙宫
李家龙宫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李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宗祠,也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群。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文峰镇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底座直径4米,高34米的七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