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大桥有桥梁的“珠穆朗玛峰”的称谓,而桥下的矮寨坡公路才是真正的奇观。
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吉首市是湘西州的首府所在地,堪称湘西的交通十字路口,包茂高速、杭瑞高速、龙吉高速在吉首市交汇。同时,南北向的209国道,东西向的319国道也在吉首市交汇。

如此便捷的交通条件,岂不正是自驾游爱好者喜欢的地方。
交通便利是条件,有可欣赏的风景才是旅游的最终目的地。新晋的5A级景区养在深闺人未识,太值得去看一看了!

避暑胜地,天然氧吧,德夯大峡谷景区
德夯大峡谷在苗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峡谷”。景如其名,峡谷景色被三种元素全覆盖,茂密的植被和古树、高耸的绝壁和奇峰、落差极高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除了绿色就是山石和流水,难怪被称之为“避暑胜地”、“森林氧吧”和“康养金地标”。

从吉首市沿209国道,或者包茂高速向西,30分钟就可以到达德夯大峡谷景区。除了著名的矮寨大桥,还有其他大量独特的景点让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峡谷内岩溶地貌和峰林地貌相互交织,形成大大小小众多的峡谷:玉泉溪大峡谷、夯峡溪大峡谷、九龙溪大峡谷以及大龙峡、小龙峡、高岩峡等等。

国内落差最高的瀑布,水从天上来,飘落如纱,所以就有了美丽的名字——流沙瀑布。
巧夺天工,自然天成,孤悬于峡谷之中的“问天台”,流传着伟大诗人屈原悲愤问天的神奇传说。

德天大峡谷深居湘西,神秘莫测的人文景观非苗寨风情莫属。以青石为基的吊脚木楼,弯弯折折的石板路,把一座座精致的石拱桥连在一起。红衣女子在古老的石碾和筒车旁边浣纱,河面上飘来曼妙的情歌。

苗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尤以吹笙跳鼓最受游客喜爱,更有拦门敬酒、隔山盘歌等传统的民族风情。如果游客有幸遇到歌会、苗年等传统节庆活动,则是意外之惊喜。

桥梁与公路的双重奇观,高低搭配出奇妙的矮寨绝景
矮寨大桥和矮寨坡公路都在德夯大峡谷景区内,因至为壮观,而独立成为风景,是德夯大峡谷景区中的核心景点之一。

虽名为矮寨大桥,却是极高的悬索桥。其桥面垂直高度接近惊人的400米,横跨在德夯大峡谷上面,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矮寨大桥是高速专用桥,却又专门安装了观光电梯,修建有观光平台和观光通道,人行悬索桥上,云雾就在脚下、身旁,成为现实版的云中漫步。

矮寨大桥为包茂高速的一部分,而209国道则没有这分平直和阔气。大桥下面,209国道似一把折扇在矮寨坡上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叠叠般在峡谷的岩壁上盘旋而上。这就是著名的矮寨破公路奇观。
漫步云中的矮寨悬索桥上,脚下是折叠曲折的矮寨坡公路;站在矮寨坡公路对面崖壁上的观光平台,即可仰望高架入云的矮寨大桥,又可远观曲折折叠的矮寨坡公路奇观,13个尖锐的锐角,把26道平行线神奇地连了起来。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实在超出人们的想象。

“精准扶贫”首提之地,美丽的十八洞村让游客着迷
十八洞村的名头为什么这么大?国家首倡“精准扶贫”,最初就是专门针对十八洞村的。贫穷的湘西古寨,因为“精准扶贫”,现在拥有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等众多国家级的旅游界金字招牌。

十八洞村位于德夯大峡谷的西部,却属于花垣县排碧乡所辖,处于吉首市和花垣县的正中间位置,既有湘西苗寨的典型建筑、风土人情,又兼具湘西武陵山的美景、婺源乡村的梯田之美。

除了神秘的苗寨,独特的岩溶地貌,也天造地设出了溶洞奇观。村子所在的山区因为有十八个鬼斧神工的溶洞形态各异而又洞洞相连,所以才有了“十八洞村”的名字。

原始的植被、神奇的苗寨、独特的民族风情,共同组成了十八洞村美丽的乡村旅游资源。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来描述十八洞村,最贴切不过。只是这里不再是“寒山”,而是白云生处的美丽乡村。
